新疆监狱系统“身边的榜样”百优事迹展播 │ 郝鹏
- 时间:
2024-03-18 11:28 - 来源:新疆监狱
- 【字体: 大 中 小】
- 分享:
“其实我没什么特别的地方,和其他干警一样,只是做好本职工作,把心操到,把角角落落转到,把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好,不让领导分心、不让下面的战友失望。”面对采访,忙完工作刚坐下的郝鹏显得有些局促。
这位发梢渐白和肌肤略黑,眼神坚定从容的干警名叫郝鹏,是新疆监狱系统基层单位的监区教导员,也是监管改造的一把好手。
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,郝鹏一直扎根基层,每到一岗、每任一处,他总是以“多挖一锹就见水”的执着和努力,在一线默默地工作着,由于表现突出,多次荣获优秀公务员、荣记个人三等功、嘉奖。
用时髦的网络语言讲,郝鹏所在的监区是一种“特殊存在”,既要负责罪犯的监管改造工作,还担负狱内后勤保障等多项任务,没有“三头六臂”,很难将这么多工作统筹得面面俱到。
“郝教是我们敬仰的好大哥,他细心、用心、操心。我和他同为一个班次,每天八点、甭管天多冷,他都会准时带头外出扫雪。疫情防控转段前,健康检测、防疫宣传、物资消杀等工作频次高、强度大,但总能看到他带头冲在最前面。”青年干警李胜回忆。
“在监区执勤就是这样,什么业务都要精、都要专,更何况我们负责餐食供应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要想狱内正常运转,我们自己首先就必须在岗不停地轮转才行。”郝鹏一边说,一边介绍着墙上悬挂的《监区民警一日执勤规范》,他说这是符合所带监区实际,大伙儿统一思想后共同制定的工作流程,很管用,也很具代表性。
一名优秀的教导员,不仅要业务水平过硬,更要精通谈话技巧和语言艺术,因为这是打开罪犯“心灵窗口”的金钥匙,也是教育引导罪犯真心悔罪、伏法改造的基本技能。
“掌握好谈话的‘度’是关键,这中间就蕴含着每一位干警的智慧和风格。”郝鹏说,以前有一名罪犯,入监后态度强硬、行为极端,不服从管教,情况棘手,自己在深入掌握情况后,没有采取程式化的行政管理方式,而是通过日常谈心、经常了解、集中沟通等形式击破该犯心中“茧房”,同时依法依规动员家属做好亲情帮教工作,最终“以柔克刚”成功教育转化该犯。
“别把自己当个‘官’,大家才能把你‘贴心人’,当我了解到干警近期家中变故、工作困难或者思想压力时,我都会让他们先把工作放一放,调整一下,任务暂时交给其他同志,或者由我来顶替。”郝鹏非常重视与干警们的思想交流,他将集体教育与个别谈话相融合,心理疏导与思想释压相配合,既听取建议,也指出问题,大家普遍感到备勤更安心、执勤更尽心、修整更静心。“郝教就是这样,能让自己累的活,就不会让我们累,感情是相互的,慢慢的他身后兄弟的心越来越齐,我们管这叫‘双向奔赴’。”干警们肯定地说。
“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?没法平衡呀……”郝鹏微叹了口气,忠孝不能两全的难题也是他的揪心事,父母年老体虚,儿子年幼体弱,家里的老老小小总是照顾不上,等出了监狱再回家时,早已错过了榻前尽孝、身边照料的时间。
“家里老人、孩子的事都是由我爱人操持,真是辛苦她了呀。”谈及于此,郝鹏的眼里便满是亏欠。“疫情防控转段前,郝教为了让家中有困难的同志回去,好几次都主动放弃轮休。我记得最长的一次,他连续执勤138天。”一位监区干警回忆道。
“大家”还是“小家”?对郝鹏来说,这并不是一道选择题。放弃与小家的相聚,就等于换来大家的灯火常明;守住高墙之内的安全稳定,就等于守住了家家户户平安顺遂。
“之前看见一句话特别好:‘路虽远,行则将至;事虽难,做则必成。’我常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和其他同志。我相信只要敢吃苦、肯奋斗,再艰难的事情也能做成。”如郝鹏所言,他并不特殊,只是千千万万个平凡而伟大的个体中的其中一员,而他们的碧血丹心、忘我奉献、挺膺担当以及无怨无悔,又重新在郝鹏身上得到了具象化的体现。
丹心绘蓝图,铁血化春风。
向郝鹏和“郝鹏们”致敬!